江西九江守護好“水”,促使“綠”發展
天空中有一絲白色的魚腹,小船拉出細浪,緩緩駛向江心。這位船主名叫張傳國,是江西省九江縣湖口縣雙中鎮的一名漁民,他在長江上漂浮了 40 多年,幾代人都在捕魚。
從今年 1 月 1 日起,長江干流江西段和鄱陽湖水域開始全面禁捕 10 年。老張照例在黎明前仍停泊在港外,只不過他手中的不再是一張精美的漁網,而是一臺單管望遠鏡 -- 從 "江邊吃河" 到 "保護河流"。"張傳國" 的身份的變化,反映了九江城市發展的變化。
一江清水護江豚
湖口縣虛幻的鄱陽湖與滾滾的長江交匯處,是長江海豚在水中遷徙的理想場所。
海豚以前并不少見。張傳國回憶說,后來漁網越來越密,材料從麻線變成了尼龍繩,甚至出現了大魚和小魚的電網,漁業資源逐漸枯竭,無鰭海豚的食物鏈嚴重受損,一些河岸企業直接排放污水,污染長江,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無鰭海豚的數量銳減。
保護海豚是當務之急!2017 年,中國第一個保護無鰭海豚的示范點 --"輔助巡邏"-- 定居在湖口,九江市也加快了漁民 "上岸" 洗腳 " 和轉移工作的引導。到今年 3 月底,總共收回了 3296 艘漁船和 290000 公斤漁網,收回了 1165 個家庭,收回并取消了 2251 個捕魚許可證。
為了保證漁民的生計,湖口縣成立了一支專門的無鰭海豚巡邏隊,14 名成員中有 12 人是過渡性漁民。張傳國也加入進來,通過保護海豚,每月可以得到 3000 元的補貼,還可以享受其他補貼補償。" 政府已經幫助我們撤走了道路,心臟已經就地而歸。
一邊抓魚,一邊抓水。為了解決 "環河化工" 的難題,九江加大了清理整頓工作的力度。到 2019 年底,長江、鄱陽湖和秀河沿岸的 37 家小型化工企業全部關閉。今年一月至五月,鄱陽湖九江湖區水質優良率為百分之六十,比去年同期高百分之十七點九,總磷平均濃度較去年同期下降百分之二十九點九。
好水,海豚。來吧。農業部最近的調查結果顯示,長江上無鰭海豚數量的迅速下降已經得到遏制,鄱陽湖無鰭海豚的數量達到 457 只,占長江流域無鰭海豚總數的近一半。
綠色和良好的生態銀行
彭澤,以水命名,位于長江沿岸,是江西省最長的縣。俯瞰這座山,群山郁郁蔥蔥,一條清澈的河水,一條綠色的堤岸,在霧中相抵。
過去,風景秀麗的最美麗的海岸線聚集了 60 多家大小礦業企業。裸露的礦井就像地上的一塊傷疤,使青山雪白,長江塵土飛揚。距河岸 8 公里的龍溪鎮梅山村已經遭受了這場災難,一座石灰石礦就在該村的邊緣附近。"塵土飛揚,噪音很大。"65 歲的村民周道峰,一張無奈的臉。采煤產生的粉塵覆蓋了作物上一層厚厚的灰分,嚴重影響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家里幾乎四英畝的土地都被遺棄了。
自 2015 年以來,彭澤縣加快了 "礦山綠化" 項目,關閉了 35 項采礦權,將礦山數量減少了一半,現在在廢棄礦山中穿 "綠衣"。礦山恢復綠色后,廣元礦業有限公司改造和發展了生態農業,投資建設了馬山村 4 萬平方米的田園建筑群,使飽受采礦之苦的周道峰在家中吃了一頓 "生態飯"。
開花棚,移植花苗,盆栽,周道峰忙得付不起錢,3500 元一個月,很多錢!" 關鍵是每天都要處理花草,心情好。公司還轉讓了 1000 多畝荒地、楊梅、柑橘等經濟作物,通過綠色產業的發展,帶動了附近 200 多名村民的就業,其中包括 60 多戶貧困家庭。
留白求生態,增綠促發展。2018 年以來,九江市全面開展了長江沿岸礦山生態環境的恢復和管理,關閉了 340 個礦山,控制了 8626 畝廢棄礦山,在長江岸線上種植了 6009 萬株各種種苗,種植了 330000 平方米的草坪,展示在人們面前。
綠色城市展現新面貌
九江因水而得名,依香港興盛。九江城西港區,2019 年集裝箱吞吐量超過 500000 箱,這個國家一流的港口隱藏在一塊翠綠之中。
幾年前,那是一個不同的地方。河上有密集的采砂船,海灘上滿是私人非法建筑的小碼頭,堆積如山的沙子和石頭,荒蕪的雜草和荒涼的堤壩。" 在河邊長大的王順興當時皺著眉頭。
2018 年,九江市開始建設長江最美麗的海岸線。沿江共有 74 個碼頭和 87 個泊位被拆除,7529 米的海岸線被拆除。城市西港地區的景觀綠化、防洪排水等 12 個項目被整合和實施。一個美麗的濕地公園躍入視線,整體面貌煥然一新。如今,新人經常來這里拍婚紗照,王順興和許多市民一樣,每天都去濕地公園散步休息。
環境變得優美,經濟也在高質量地發展。九江市發改委主任于子水提出了一組優秀的地方改造和發展數據:2019 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增加值增長了 9.7%,新增了 217 家高新技術企業,這是全省首次增加。每年用于研究和實驗開發的支出為 40 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了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