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六成的血管瘤患兒治療被延誤或不正規(guī) ,現在有效地走出困境
中國有 800 多萬名兒童患有血管瘤,每年新增 3 萬多例血管瘤,其中 60% 以上沒有接受正規(guī)治療或延遲治療,導致骨擠壓導致畸形、并發(fā)癥和出血感染,致殘率為 15%。
為了改善這種情況,10 月 30 日,在第十屆中國兒科介入放射學學術會議和第四屆中國婦產科介入放射學學術會議上,宣布了中國血管瘤血管畸形聯(lián)合會。該聯(lián)盟在血管瘤血管畸形專門合作的基礎上成立了專家聯(lián)盟,圍繞血管瘤血管畸形的預防、診斷和治療、人員培訓和臨床研究形成了互補的發(fā)展模式。開展了廣泛的業(yè)務合作,形成了多方面的雙贏局面。
兒童血管瘤是嬰幼兒的常見病,發(fā)病率低于 10%。父母不必驚慌,只要治療得當,治愈率高達 99%。中國血管畸形聯(lián)合會主席、廣東省人民醫(yī)院腫瘤中心介入治療主任張菁教授說:"雖然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在某些癥狀上有部分相似之處,但它們是完全不同的疾病,對醫(yī)生和病人來說,找出它是什么樣的疾病,然后再進行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血管畸形聯(lián)合會主席兼廣東省人民醫(yī)院癌癥中心介入治療主任張菁教授說。
據了解,血管瘤的治療包括壓迫治療、局部注射治療、激素治療、口服普萘洛爾藥物治療、介入治療、激光治療、硬化治療等。血管瘤專家根據患者的具體重點選擇一種或多種治療方法,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血管疾病(血管瘤)的治療,優(yōu)化療效,即以最小的成本(無復發(fā)和無疤痕)達到最理想的療效。
介入治療是一種在人體各種途徑和局部圖像引導下的微創(chuàng)治療,與婦產科、兒科的關系越來越密切,給許多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帶來了里程碑式的變化。
對于輸卵管阻塞患者,經子宮輸卵管造影技術介入治療的醫(yī)生,可以非常直觀地顯示整個輸卵管及通暢情況。其優(yōu)點是動態(tài)觀察,分辨率高,判斷輸卵管的形狀和功能,操作簡單,安全、無創(chuàng),可同時實施輸卵管再通技術。
介入治療在預防高危產婦產后出血方面也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張菁教授指出,產后出血是目前我國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以往保守治療無效時,采用子宮切除術挽救患者生命,但會引起孕婦和臥床婦女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變化,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當情況危急時,沒有機會進行子宮切除術。介入治療的出現徹底改變了這種情況,其簡單、安全、快速、徹底止血,無嚴重并發(fā)癥,正迅速成為大型醫(yī)院的首選治療手段。
如果產前檢查發(fā)現有前置胎盤、疤痕妊娠或老年產婦,可以通過先發(fā)制人的子宮動脈球囊置入預防產后出血的風險," 他說。張菁說。
此外,子宮頸癌、子宮肌瘤等常見婦科疾病也可選擇介入治療。
在兒科的應用中,介入診斷和治療技術在臨床上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例如,視網膜母細胞瘤是兒童常見的惡性腫瘤,在過去的治療中,治療方案是盡快摘除眼球,以避免腫瘤轉移危及生命。我國的眼切除率明顯高于國外。在歐美發(fā)達國家,患者的眼科切除率僅為 6%,≤為 12%。好消息是,介入治療已成為治療這種惡性腫瘤的最主流的方法:通過大腿動脈插管,選擇性地將導管插入眼動脈,將化療注入眼動脈,不僅可以減少全身毒性,而且還能保留患者的眼球。
為了加快基層醫(yī)生的培訓,促進各種介入治療技術的普及,第十屆全國血管瘤血管畸形綜合診斷與治療研討會和廣東醫(yī)學教育協(xié)會干預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年會將同時召開,與會醫(yī)師可以從理論到實踐全面了解血管瘤的診治、血管畸形及介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