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桿100丨重工職院:用國產工業軟件作答“雙高”建設答卷
【編者按】為響應教育強國戰略,構建行業多方共贏的生態合作體系,中望軟件牽頭與廣東省工業軟件創新中心、工業技術軟件化產業聯盟、工業產品設計與仿真軟件創新聯盟等單位,聯合推出“標桿100”案例計劃,邀請100位教育行業標桿先行者,分享在培養國家戰略人才過程中的實踐和經驗。本期走進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以下根據機械工程學院院長裴江紅教授的教育實踐經驗整理。
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于1956年建校,是首批國家級示范高職院校、國家級“雙高計劃”建設高水平學校(B檔)建設單位,下設機械工程學院(以下簡稱“學院”),是“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群建設單位。學院在機械工程領域 “打造高水平專業建設”,內涵豐富。旨在對接重慶 “33618” 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緊密圍繞裝備制造產業,培育機械工程專業優勢。一方面,提升師資隊伍質量,吸引行業領軍人才,打造高水平教學團隊,增強教學與科研實力;另一方面,優化專業設置,以機械設計與制造、模具設計與制造、數控技術機電設備技術、工業機器人技術等專業為核心,強化專業內涵建設,形成專業群優勢,培養契合產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學院競爭力位列重慶地區第一,在全國具有突出影響力。
從教學到科研的全鏈條升級
近期,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國家“雙高計劃”建設終期驗收中斬獲 “優秀” 佳績,其憑借 “重工模式” 開辟出一條極具特色的職業教育發展 “重工之路”。然而,在機械工程領域全力推進高水平專業建設的征程中,學院面臨雙重挑戰:受西部地理位置以及職業院校科研實力的雙重制約,招攬頂尖學科帶頭人困難重重;產學研融合機制不暢,致使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之間難以順暢對接。在此背景下,在此背景下,學院與中望軟件的深度合作成為破局關鍵 —— 雙方以國產工業軟件為核心引擎,構建 “數字技術 + 專業建設” 協同體系,為西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創新范本:
雙方以 “國產工業軟件現代產業學院” 為載體,打造集教學實訓、技能競賽、1+X 認證、技術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育人基地。通過成立國產軟件測試中心與技術服務中心,引入中望 3D/CAD 等核心軟件,將企業真實項目(如復雜機械產品數字化設計流程優化)融入教學場景,實現 “課堂即職場” 的沉浸式培養。例如,《機械設計基礎》課程中,學生利用中望3D直接對接企業技術需求案例,大大提升專業技能。依托中望軟件支持,學生參加"成圖大賽中望杯"等賽事,運用中望CAD/3D完成機械圖紙繪制與模型構建,提升軟件實操能力與創新思維。
在課程體系重構上,校企聯合開發《三維造型設計 —— 基于中望 3D》等特色課程,將行業標準、企業案例與軟件實操深度融合,培養學生掌握復雜機械結構仿真分析等前沿技術。機械工程學院裴江紅教授指出:“通過中望軟件的全流程應用,學生從‘知識學習者’轉變為‘技術解決者’,課程設計周期縮短 30%,創新方案產出量提升 40%。”
為破解“雙師型”師資瓶頸,雙方實施“雙向賦能”機制:中望軟件為教師提供企業內訓與技術場景實踐,企業技術骨干則入駐學院授課,實時傳遞行業最新動態;同時,校企聯合組建科研團隊,圍繞工業軟件應用難題展開攻關,例如復雜機械產品數字化設計流程的優化等,實現校企雙方技術實力的同步提升同時減少物理實驗成本。
這種深度協作不僅提升了教師的技術應用能力,更讓學生直接參與企業級項目,實現“學習—實踐—就業”的無縫銜接。
雙方的緊密合作收獲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學院成功獲批中望軟件 “崗課賽證” 融通項目全國試點院校,成為重慶地區唯一獲此殊榮的高職院校,形成了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校企協同育人寶貴經驗。從人才培養維度來看,參與合作項目的學生就業競爭力得到大幅提升。數據清晰表明,持有中望認證的學生在就業率、薪資水平以及崗位適應速度等方面,均顯著優于普通學生。
從技能培育到生態安全的多維突破
“學院已全面采用中望CAD/3D替代國外軟件,顯著提升教學、科研效能與戰略安全價值。”裴江紅院長介紹道。雙方合作成果以 “可量化、可復制、可推廣” 為顯著特征:
●育人質量躍升:學院獲批中望軟件“崗課賽證”融通全國試點院校(重慶唯一高職),持中望認證學生初次就業率達 98%,較未持證者高 20%;平均薪資提升 15%,崗位適應周期縮短 30%。
●教學科研提效:中望3D支持復雜機械結構仿真分析,使機械創新項目設計驗證周期縮短40%。
●戰略安全筑基:消除數據泄露風險,學院科研數據與教學資源安全性提升,成為西部職業院校“卡脖子”技術突圍的典型樣本。
面向智能制造產業升級需求,學院與中望軟件計劃進一步拓展合作版圖,整合企業技術、行業資源,推動專業建設與產業需求接軌。與中望軟件共建"開放教育生態聯盟",建立課程共建-技術共研-人才共育協作機制,拓展智能制造、虛擬仿真等領域的實訓資源開發與基地建設。聯合研究所,發揮科研優勢,通過專業交流、外聘導師機制提升學生科研能力;行業協會整合企業資源,搭建實習就業平臺。三方聯合攻關行業共性技術難題,通過課題合作、團隊共建促進產教深度融合,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培育創新型工匠人才,全力打造“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協同發展的良好生態,實現教育質量與產業需求的雙向優化提升。
關于中望軟件
廣州中望龍騰軟件股份有限公司,國內首家A股上市的CAx解決方案商,擁有7大全球研發中心,深耕教育領域16年,為超4000所院校及8.5萬所K12機構提供專業人才培養支持。
關于工業技術軟件化產業聯盟
工業技術軟件化產業聯盟2017 年于北京成立,接受工業和信息化部業務指導,掛靠單位是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秘書處設在電子五所,自成立以來,積極發揮行業紐帶作用,持續開展產業研究、公共服務、生態培育等多項工作,有力地促進了我國工業軟件產業生態發展。
關于廣東省工業軟件創新中心
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等11 家主要成員單位共同組建,中心于 2022 年獲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批復籌建,聚焦研發設計類工業軟件“卡脖子”技術攻關與生態建設,推動國產替代。
關于工業產品設計與仿真軟件創新聯盟
由工軟數創牽頭組建,院士領銜專家團隊,匯聚近百家單位構建全鏈條創新體系,主攻設計與仿真軟件核心技術研發及產業化。